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4月14日在阳泉市城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樊 志 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我区转型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按照市委“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任务目标,牢记嘱托、笃定实干、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稳中向好,转型发展积厚成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创出新水平、迈上新台阶,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展现新面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高水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精准施策保质量提效益,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总部经济中心、智慧城市中心和文旅康养中心初具雏型。“十三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2020年完成208.4亿元,在全市占比最高、贡献最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4%,2019年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18.17%,2020年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4.4%,2020年增长10.9%,按市定目标排名全市第一,取得历史最高水平。工业企业提档升级,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到12户;服务业加速发展,个体工商户累计增加8957户、达13657户,私营企业累计增加2935户、达5001户。全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五年来,我们心无旁骛谋转型调结构,发展动能加速成长。坚持“项目为王”,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建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全区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累计储备项目468个,实施项目263个,完成投资98.5亿元。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瀑里炉料在我市首创“预制免烧”新工艺,山西映凯冠福物流实现“公转铁”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慧阳新能源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在全市“光伏领跑者基地”首家并网发电,智慧城区指挥中心、津澜智能仓储物联广场等项目竣工,移动5G建设、3D打印和无人机智能应用等项目开工建设,小米“新零售”、智能生鲜自提柜等项目投入运营。高质量转型发展指标圆满完成,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产业投资占比达12.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率、有研发机构企业占比率均超目标任务。新动能加速成长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五年来,我们蹄疾步稳重改革勇创新,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各项改革创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48家国有企业全部签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基本完成,区属国资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医联动”改革扎实推进,晋东医院完成移交,区医疗集团完成重组;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行政村合并、土地确权工作全面完成。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市首家与雄安新区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央企入晋”重点项目“大唐阳泉369云工厂”落地城区,成为全国首个与中国大唐电信合作的非省会城市;五年共签订合资合作项目80个,到位资金68.24亿元,2020年协议利用外来投资、签约项目开工率、各项指标综合完成率全市排名第一。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与摩洛哥王国拜赖希德市签订友好城市关系备忘录,成为全市首个同境外城市签署友好关系协议的县区。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小升规”企业6家;建成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2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20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7项。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五年来,我们久久为功夯基础优环境,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作为我市创卫的主战场、主阵地,投入4.2亿元,拆违拆临还路于民,环境整治还绿于民,累计拆除违建临建4400余处、3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公厕户厕2785座,维修街巷80条,清运垃圾1.3万余处,取缔占道经营、废品收购点165处,新建便民市场7个。率先在全市实现全域环卫一体化、开展餐厨废弃物分类集中收运处理、建成小区微型垃圾中转站。南大街、义平路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中环快速路西南环东段工程开工建设,广阳路集中供热管网工程扎实推进,市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基本竣工。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完成8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一期114个小区、493栋住宅楼全部开工,“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改造2.36万户,完成率90%。城市品质提升不断焕发新魅力。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统筹促融合,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把义井镇纳入“中心城区”总体规划,重新划分学区和派出所片区,整合6所乡村学校,在城乡接合部新建6个社区,建立“村—社”“村—企—社”城乡社会管理融合发展模式,村民的入学、就医、户籍等民生问题实现最大便利化。美丽乡村建设串珠成链,新建农村污水管网9.65公里,农村污水纳入市政管网比例达70%,农村户厕普及率、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生活垃圾治理村庄比例达100%。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小河村休闲农业产业园、圪台村休闲观光采摘园项目竣工,龙飞鸡蛋养殖专业化联合体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乡村美誉度不断提升,“彩面塑”、小河古村多次登上央视特别节目,河下村获评“山西省善治示范村”,王家峪村获评“全省首批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小河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村民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五年来,我们千方百计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战成效卓著。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提升。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明显。投入1.34亿元完成清洁取暖改造6599户,全区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散煤清零任务全部完成;PM2.5平均浓度下降16.7%,优良天数比例达69.94%,较“十二五”末增加77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跃升全市第一。累计投入2194万元完成桃河城区段“清四乱”治理工程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娘子关泉域重点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工程竣工验收,得到水利部好评;建成小河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小河断面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累计投入4390余万元完成大阳泉矿龙掌沟、南庄矿核桃岩沟、瀑里和西峪等矸石山治理工程,全区矸石山实现“清零”。全区完成裸地治理412处,杨家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顺利推进,环京津冀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全面完成。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妥善应对城商行部分储户异常集中取款事件,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年来,我们用情用力办实事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守为民情怀,用心服务民生,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8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累计增长8932元,平均增速6.1%,跑赢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准施策,严格管控,区镇(街)村(社)三级齐动员,全民共参与,圆满实现“双零”目标;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提振餐饮业等措施,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开展驻企帮扶服务和促消费、促就业活动,累计减免企业各类费用3900余万元,全区经济社会恢复好于预期,一名同志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作取得实效。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3个,成立全市首家民办老年医养中心,阳坡垴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成为全市唯一列入我省社区养老“幸福工程”项目。全面推行“区管校聘”“校长职级制试点”改革,投入1.35亿元实施校园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全区中考成绩稳居全市前列。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累计培训1.2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22万人,劳动力建档立卡任务全面完成。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农村、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150元、135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提高794元。全区37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完成标准化升级改造,投入1100余万元为基层卫生机构配备医疗专业设备,投入500余万元购置应急检测设备,建成疾控PCR实验室。建成公租房、廉租房和城中村改造保障性安居住宅1139套,发放货币补贴761万元,公共租赁住房累计保障2399户。建成民俗文化馆、文化站、文化中心14个,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3万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新政务服务大厅、公安便民办证大厅、社区矫正中心、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等投入运营,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北岭散居安全隐患和居住环境问题、河坡铁路小区无集中供热供水问题、南山南路三号小区和德胜街电建三公司小区出行难、义井西街无公交通行等一批关切民生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社会治理成效明显。在全市率先落实“三岗十一级”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全区50个社区服务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500平方米以上,全部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我区创建成为全省唯一的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经验在《人民日报》刊登,在全省全国推广。高质量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三零”单位创建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成效显著,信访维稳秩序良好,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五年来,我们驰而不息转作风增效能,政府建设不断加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82件、政协提案532件。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办理督办事项310项,办结率100%。办理“阳泉随手拍”群众反映问题432件,连续4年被评为“入驻随手拍优秀组织单位”。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省率先开展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建成全区统一的政务服务网,完成30项“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行政审批要件、证明事项平均压减31%,政务服务事项在原有审批时间基础上缩减50%,圆满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行政许可集中度居全市首位。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被市政府评为“优秀”等次,在全省域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全市排名第二。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老龄和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双拥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荣获了“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防震减灾业务工作考核先进单位”“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档案建设省级示范区”“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山西省双拥模范城”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特别是我们举全区之力,聚全区之智,主场作战,主力出击,为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省级文明城市”成功创建交上了城区答卷,贡献了城区力量,体现了城区担当。
各位代表!五年历程充满艰辛,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群策群力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地部队、公安干警和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城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产大而不强、不优、不精,大项目、好项目储备较少,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后续支撑作用不足;民生领域还有一些短板,城市治理效能有待提升,污染防治任务依然繁重;少数干部争创一流意识尚有欠缺,能力素质与新时代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必须强化攻坚克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区与全市、全省同步实现转型出雏型的关键时期。要确保实现“十四五”战略目标,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聚焦市委“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认真贯彻落实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推进“四个中心”,强力做好“三个提升”,率先实现“五个突破”,聚力打造“四城一业”,建设晋东中心城“首善之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不断在“六新”上取得突破,确保实现转型出雏型,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高质量谱写城区转型发展新篇章。
到“十四五”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在信息技术新产业、商贸物流新体系、文旅康养新品牌、激活消费新市场方面率先突破、走在前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形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红色文旅之城”影响持续扩大,“智慧创新之城”的动力源泉不断迸发,经济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一流创新生态基本形成。在优化创新发展新生态上率先突破,创新文化深入人心,创新主体高效联动,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创新制度系统完备,创新政策协同配套,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六新”发展,基本构建起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业潜力有效激发、创造动力竞相迸发的一流创新生态。
城乡融合实现越级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乡一体化增长潜力不断释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一体化城乡融合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功能品质和集聚辐射能力全面提升,充满活力、富有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初步成型,“阳光之城、泉泽之区”名片不断擦亮。
环境保护实现越级提升。忠实践行“两山理论”,生态文明建设“三条红线”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逐步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能源革命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事业实现越级提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社保等民生事业持续进步,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基本形成,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全面创造富裕幸福文明健康高品质生活。
依法治区开创全新局面。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体制改革基本到位,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已经印发各位代表,这里对重点任务作简要报告。
(一)坚持创新为上,全面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努力在优化创新发展新生态方面率先突破,贯彻“六新”发展要求,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坚持创新机构、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创新资本多管齐下,大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形成“立足全市、辐射晋东区域”的创新高地。
(二)坚持转型为纲,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工业提质增效,勠力打造“四个中心”,在打造信息技术新产业、构建商贸物流新体系、打响文旅康养新品牌上率先突破,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持之以恒推进转型发展。
(三)坚持项目为王,全面实现高水平崛起。树牢项目为王理念,高位谋划产业链布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多样化招商模式,实施项目目标责任制,确保项目引进和落地,完善对外开放政策机制,积极融入“京津冀”“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把城区建设成为山西向东开放前沿高地,全面实现城区高水平崛起。
(四)坚持改革为要,全面重塑发展新优势。努力在激活消费新市场上实现率先突破,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凸显城区消费中心优势,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对外开放引领和创造全区新需求。
(五)坚持融合为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市委“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目标定位,积极融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凸显中心城区、首善之区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融合越级提升。
(六)坚持环境为先,全面建设生态美好城区。深入落实“两山”理念,实现环境保护的越级提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系统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美好城区。
(七)坚持民生为本,全面创造富裕幸福文明健康高品质生活。坚持做到情系于民,实现民生事业越级提升。持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七有”民生保障体系。
(八)坚持安全为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城区。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城区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城区安全,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城区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筑牢城区安全屏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城区”。
(九)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障规划的全面实施。坚持党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构建系统融合、开放共治、包容协商、保障有力的政治生态,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保障规划全面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表,聚力打造“四城一业”,建设晋东中心城“首善之区”,是通往城区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加油干,争先进位再扬帆,为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是我省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也是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六新”突破,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加快转型发展蹚新路步伐,推动补考进位取得好成绩,努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好局、起好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各项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今年要在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聚力打造“四城一业”,建设晋东中心城“首善之区”,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子
一是建设商贸物流集聚地。支持泉美、华龙、天元等地方商贸企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总部商业综合体。积极与中国供销集团北京新合作商业发展公司对接,推动城区地下智慧空间开发工程早日落地开工,实现北大街商圈和滨河商圈的地下联通。加快综合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发展,提升现代物流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培育壮大商贸物流产业。继续支持映凯冠福物流公铁海多式联运发展,加快对接服务,推动白羊墅公铁联运智能港项目尽快落地。积极争取市级层面支持,盘活利用南庄煤矿产能退出后的闲置资源,谋划建设集物流企业总部集群、物流供应链共享产业园、城市电商快递中心、公铁联运中心、绿色物流设施供应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基地。全力做好“东承西接”文章,积极融入石家庄、太原都市圈,打通经济发展“经脉”,加快形成辐射晋东区域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二是打造楼宇经济升级版。有效利用中心区位、人口密集、设施完善、教育医疗资源丰富等优势,充分吸引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进驻,积极构建立体楼宇商业区。优化功能布局,加大城市经营力度,聚合高端消费、聚焦高端产业,加速形成配套齐全、设施先进的楼宇经济聚集区,不断提升楼宇的集聚度。立足城区区位特点、产业基础与文化资源,以“特色街区+楼宇”“专业市场+楼宇”“产业园区+楼宇”等模式,推动楼宇融合区域产业联动发展,不断提升楼宇的融合度。鼓励与支持金联、美隆、金地等商务楼宇业主和运营单位优化楼宇硬件,完善周边配套,做细管理,做优服务,引导楼宇集约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提升楼宇的品位度。将文化元素渗透到楼宇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打造精品楼宇、特色楼宇、主题楼宇等,不断提升楼宇的文化度。
三是增强消费市场活跃度。充分释放消费新动能,用足我区提振餐饮行业信心八条措施等政策,用好服务业专项资金,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提高中心城区对全市的辐射作用。培育消费新热点,加快制定“夜经济、假日经济”行动计划,以滨河商圈、兴隆街商圈为主体,小河、大阳泉历史文化古村旅游市场为两翼,深入挖掘“夜经济”“假日经济”活力,努力打造消费集聚区。扩大消费新需求,大力实施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工程,鼓励传统商贸企业运用“互联网+”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健全城乡流通新体系,完善农村商贸设施,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积极扩大乡村消费。加快发展消费新模式,支持钰潭中央厨房食品加工园区、智能生鲜自提柜等新业态健康发展,努力构建高品质供给体系。积极打造“美丽”新经济,抓住我市时尚科创产业城建设机遇,积极引进服装企业和服装品牌,培育现代时尚产业。
四是提升项目建设承载力。坚持“项目为王”,围绕我区首位产业,设立100万元项目谋划包装专项资金,在5G网络、商贸物流、文旅康养、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谋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优质项目。优化完善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表“两图一表”,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探索营销招商、产业链招商、猎头式招商等精准招商模式,力争引进一批亿元以上的支撑产业转型发展的特色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同时,围绕“六晒六比”,抓好“三个一批”,实施重大项目专班制、产业链“链长制”,全力推动谋划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今年计划实施52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5.63亿元,重点推进城南产城融合产业园等项目;大力推动桃河集团总部落户城区,推进桃河集团产业转型暨金融资金交易中心项目加快落地,设立转型发展基金交易平台;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抓好瀑里炉料3万吨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阀门公司2万吨新型大口径煤气阀技术改造项目;支持饮料厂1万吨易拉罐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加快进度,力争6月实现投产。
(二)聚焦打造红色文旅之城,塑造城市形象新品牌
一是“旅游+红色资源”融合发展。重点围绕“中共创建第一城”红色品牌,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统筹做好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工作,加快推进市委市政府旧址保护修缮,挖掘开发“百团大战”遗址、人民日报社造纸厂旧址、百年火车站旧址等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推进评梅景区、保晋文化园等提质升级和服务功能优化工作,着力打造国内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广泛征集红色文物,鼓励红色主题文艺创作,扩充红色内容,讲好红色故事。依托红色记忆、红色历史,积极谋划红色主题文旅活动,探索使用故地重游、主题表演、情景再现、故事演绎等方式,大力宣传推广城区红色文旅之城新形象。
二是“旅游+乡村休闲”融合发展。积极融入我省“三大文旅板块”,充分依托自然生态和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培育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古镇古村落型、农耕民俗体验型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深入挖掘小河、大阳泉古村历史文化,将人文资源融入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灵气,增进乡村韵味。支持王家峪、牛家峪、西峪掌利用紧邻狮脑山森林公园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健康、民宿旅游、特色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产业,打造“慢生活”休闲驿站和网红“打卡地”。发挥城郊农业新优势,积极推进圪台村休闲观光采摘园、小河村休闲农业产业园和白羊墅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努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体验游产业,打造集“产业、旅游、采摘、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连线成片,确保70%以上村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让乡村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是“旅游+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文化创意品牌,加快文化旅游与文创产业深度融合,以文化内涵赋能旅游发展。鼓励引导彩面塑、响搨、蛋画、根雕、剪纸等民间艺术探索产业化发展,加快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市场化进程,推动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科幻作家刘慈欣名人效应,积极谋划科幻产业,加快设立城区刘慈欣文学院,塑造“科幻城区”文化新名片。深入挖掘工业遗址资源和工矿文化,加快推动“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建设,留住城市文化记忆。积极推动天成巷、沙江小市、兴隆步行街等城市街区引进主题餐厅、文化商品、文艺工坊、创意市集、休闲书吧、文化体验等业态品牌,打造集文艺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城市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区。
(三)聚焦打造智慧创新之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积极布局信息技术产业。大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支持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综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阳泉移动5G建设,积极发展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社区和智慧教育等智慧服务,用“智慧化”助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鼓励支持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物业等各类智慧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3D打印和无人机技术等项目建设,努力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区域性智慧城市中心。
二是加快培育一流创新生态。围绕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成果,全力打造“立足全市、辐射晋东区域”的创新高地。发挥我区科技创新奖补办法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作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培育一批产业拉动和市场适应能力强的“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落实好我市人才激励二十条政策,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实施“领军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培育工程”,推动“高端智库”建设,开展“贴心行动”,解决好住房安居、子女上学等“关键小事”,努力构建“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人才服务机制。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重点推动“大唐阳泉369云工厂”科技孵化基地和金地双创园提档升级,推动双创平台走向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三是持续激发改革开放动力。深化国资监管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体制改革,推进区属国有企业“六定”和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做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资产、土地管理,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工作。开展“一企一策”入企帮扶,引导纺织集团、阳铝公司等驻地停产破产企业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实现“腾笼换鸟”。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应急周转保障资金作用,不断增强方正融资担保公司融资能力,积极培育“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和“专精特新”企业,大力推动“维尔康”“颐寿”“云阁”“龙飞”等地方品牌做大做强,今年要力争培育“小升规”企业4户。同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对接雄安新区建设,继续加强与摩洛哥王国拜赖希德市的联系,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四)聚焦打造康养品质之城,展现城乡建设新面貌
一是以匠心精神铸就城市品质。深化“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提档升级攻坚行动。全面完成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全力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一期工程,加快启动二期工程,同步谋划三期工程;加快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建设进度,6月底前确保完成114万平方米任务。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计划,推动中环快速路西南环东段项目加快建设,主动参与谋划推动新型城轨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市工人文化宫改造工程,积极推进狮脑山公园健身步道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努力推动义东沟村、大阳泉村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程等项目,积极谋划北岭散居、化工厂移交地块保障房建设项目,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拓展创卫成果,建设智慧城管平台,深化“网格化”管理,以“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全力打造高品质城市客厅。
二是以精品思维塑造康养名片。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嵌入式”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养老产业集聚洼地。利用优质的城郊自然生态、完善的公共设施、丰富的医疗资源,大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引入国内知名康养企业,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全力打造“灵秀阳泉·康养城区”品牌,进一步擦亮“阳光之城、泉泽之区”新名片。今年要大力推动晋东医养中心、市养老公益苑二期工程项目早日开工,加快推进小河村康养特色小镇建设,完成2个市级以上社区养老幸福工程项目。
三是以青山绿水绘就生态画卷。紧盯空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扬尘污染管控水平,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突出抓好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现状评估、清洁取暖和散煤治理“回头看”及燃煤锅炉排查等工作。紧盯水环境质量,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持续开展“清河”专项行动,重点推进矿井老窑水治理工程、桃河中水管网建设工程和义井河上游段、桃河下游段“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紧盯土壤污染治理,全面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有效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扎实推动瀑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示范工程早日开工,加快完成杨家山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任务,全面推进裸地治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继续开展好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深入推进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工作,严格落实“禁限塑”要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
(五)聚焦打造和顺幸福之城,实现民生事业新进步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坚决巩固脱贫、防止返贫,不折不扣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推进参保扩面。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统筹抓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工作。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继续实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持续促进就业增收。加快“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积极组织参加和举办技术评比、技能大赛等技能提升活动。持续落实稳企稳岗措施,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行动,有效拓宽增收渠道。建立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机制,引导扶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持续提高培训效果,大幅提升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优”原则,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打造基础教育名区。充分发挥我区教育优势,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进“数字校园试点校”工作,探索“智慧校园”建设。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水平。统筹抓好教育事业和教育产业协调发展,创新激励竞争机制,着力推动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良性竞争、优势互补,满足教育多层次需求,打响教育品牌。今年要加快推进与海泉学校合作的新建义井中学项目建设进度,年内完成一期工程。
全面建设健康城区。巩固省级慢性病示范区成果。推动基层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试点机构建设。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区医疗集团信息化建设。统筹社区便民惠民百姓健身房建设。加快推进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改扩建工程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址及实验室改扩建项目,积极推进区防疫急救中心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和预警响应能力。
织牢疫情防控网络。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强化“人物同防”,严防死守、精准防治。抓好监测预警、物资储备和专业培训,完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水平。提升疾控中心PCR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继续扩大核酸应急检测队伍,强化全区应急检测能力。在继续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的基础上,分阶段扩大接种人群范围,确保完成全区接种任务。
推进平安城区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做好防汛备汛、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打击私挖滥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巩固和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成果,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年内要加快广阳路消防站、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等项目建设。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单位创建,持续推进“三社联动”,健全“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探索社区“微自治”,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无人管理小区建立业主委员会、无条件的小区建立自管组织,从不同层面上推进居民自治。推进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构建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
同时,要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全面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人防、残疾人、防震减灾救灾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突出政治引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
狠抓工作落实。领导干部要坚持“一线工作法”,率先垂范,躬身入局,当好“施工队长”“突击队长”。广大干部要树立“本领恐慌”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做到能干事、干成事。要严格执行领导包保责任制,深化“12345”工作推进机制,落实“13710”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以结果为导向,运用“五账工作法”,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要完善激励和容错机制,鼓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勇于争先,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努力做到极简审批。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推进投资项目在线申报、一次告知、并联办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施企业注销“一网通”。加快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力,深化电子证照应用,9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发挥好“阳泉随手拍”问政监督作用。
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审计、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政务公开。科学推进“八五”普法工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我们要以“四聚焦四提升”专项活动为引领,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践行初心使命,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推动全区各项事业迈向前进。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从头越,惟有奋斗谱华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奋勇向前,聚力打造“四城一业”,建设晋东中心城“首善之区”,加快转型发展蹚新路、出雏型,确保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